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

關於QE1、QE2

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 (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)


1. 量化寬鬆是一貨幣政策,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,可視之為「無中生有」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,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。


2. 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、政府債券、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、從銀行購買資產等,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,(這些都會引起政府債券收益率的下降和銀行同業隔夜利率的降低,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,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回報。)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。


3. 「量化寬鬆」中的「量化」指將會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,而「寬鬆」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。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。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印鈔票來增加流動性,希望藉此來刺激經濟。




美國QE1、QE2政策

  • 推出單位:美國聯準會(Fed)
  • 《聯邦準備法(Federal Reserve Act)》明定,Fed的雙重職責就是促進最大就業及維持物價穩定。

QE1

  • 時間:2008年11月24日
  • 背景: 2007年開始的環球金融危機,希望通過購買“兩房”及相關銀行的抵押貸款資産,以輓救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,中長期目標則是提高就業水平及幫助經濟走出通縮陰影
  • 實施內容: 美聯儲購買了1.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援證券、3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1750億美元的機構證券,累計1.725萬億美元左右。
  • 特點: 通過壓低長期利率促進投資需求
  • 優點: 救了美國金融業,景氣則從谷底脫身。
  • 缺點: 美元貶值,熱錢湧入新興國家與炒作各項資產。



QE2

  • 時間: 2010年113日 ,FED宣佈將再次實施6000億美元量化寬鬆
  • 背景: 美國經濟缺乏成長動能加以物價低迷狀況無法改善,而政府又無法增加支出。(2010年9月美國失業率仍高達9.6%,遠高於前次景氣循環擴張期的平均5.3%、物價指數上漲率1.2%低於Fed認定的合宜區間1.5-2.0%。          
  • 實施內容: 期間為2010年10月至2011年第二季底前美聯儲發貨幣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,每個月購買額為750億。
  • 特點: 漸進長久實施。
  • 優點: 避免經濟二次衰退、救失業與製造通膨預期。
  • 缺點: 熱錢持續湧入新興國家與炒作各項資產。

他國貨幣寬鬆政策


1. 日本銀行2000年代初期實行量化寬鬆以對付通縮
2. 2007年英國也同樣以量化寬鬆作為金融政策以減低金融危機的影響


美量化寬鬆對中國、日本、歐盟、英國、印度、巴西、台灣之大略影響

美聯儲「量化寬鬆」貨幣政策對中國、日本、印度、巴西、台灣等,甚至於世界經濟,有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,也會加大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壓 增加經濟失衡風險,且引起資金外流,到時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將更加強烈,造成資產價格泡沫等不利影響。

EX:中國
其主要體現在七大方面:
1. 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。
2. 熱錢不斷湧入。
3. 在現階段輸入性的通脹因素。
4. 境內美元利率顯著高於境外美元利率。
5. 境內人民幣利率顯著高於境外人民幣利率。
6. 美元外匯現在主體集中在央行,不是分散在歐美國家的,這樣中國外匯儲備的保值問題面臨巨大的風險。
7. 利率總體仍然在上行,企業融資成本在不斷上升。一方面強化升值預期,另一方面也削弱中國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。

EX:歐盟
基於歷史原因,歐洲人對於強勢歐元有著某種偏好,對歐盟及其成員 國的直接影響有限,由於歐元區正受到主權債務危機困擾,從中短期來看,歐元勢頭並不強勁,這制約了美元針對歐元的大幅貶值。
何況,歐元區國家並不像新興經濟體那樣嚴重依賴美元作為儲備貨幣,因此美元貶值帶來的資產縮水風險也相對較小,而且美元貶值還會帶來一個積極的“副作用”,那就是增強投資者對於歐元資產的偏好,有利於提振歐元信心。


(資料擷取自奇摩知識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